師長動態-胡敏君
(清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副教授)
【採訪及撰文/景璞、鄭安傑、楊天琪】
高中就讀北一女中數理資優班的胡敏君老師,由於比起背誦科目更加喜歡思考,且在就學期間於資訊專題第一次接觸程式,在大學入學考試時便選擇了成績範圍內的交大資科系。在研究所階段,由於指導教授是資工系的緣故,便選擇了資工系繼續學習。此外,在老師學習的路途中,自學資訊領域的父親,也是影響老師求學方向的一大因素。待碩士階段結束後,老師面臨的下一個選擇便是直接就業或是繼續攻讀博士班。最終教學所帶來的成就感和與學生互動的反饋,驅使了老師選擇了繼續攻讀博班,北上回台北就讀台大網媒所,進行多媒體相關的分析。博士畢業後,老師一邊擔任中研院的博士後研究生,同時間也進行著教職的申請,最終在四間學校中選擇了成大資工。直到今日,經過在成大的七年時間,考量到家人與丈夫,老師回到了北部,於清華大學就職。
在研究領域上,老師選擇了影像分析中有關運動影片分析的部份進行。由於當時,主流研究領域並非影像分析,且缺乏深度學習的技術,只能採取較為heuristic的方式進行。許多學術派的人也會質疑運動影像分析這樣應用性的領域缺乏泛用性,作為學術研究不夠具有價值。但老師自碩士便堅持著研究,根據老師的學長所說,要做到在自己的領域上,其他人能第一個想到的便是你。秉持著這樣的精神,如今老師在運動影像分析領域也持續綻放著光輝。
學習的路上,老師也曾經想過是否有其他不同的選擇。碩班的時候嘗試於園區求職的老師,卻發現當時的工作環境,有著許多的限制,或許是出於好意,但連穿著都要由人建議的業界,並不適合老師的個性。喜愛教學的老師,也曾考慮過在安親班帶領孩子們學習。最終於大學擔任教授的這個選擇,或許可說是最適合老師的天職了吧。
對於學生們,老師也給出了一些建議。由於線上學習的資源越來越多,學生們很容易獲得學習的管道,許多同學們會借著自學增進自己的能力。但自主學習的寬度高有時卻會缺乏深度,也有些同學會不知如何選擇教材。對此老師建議同學們能自組讀書會,以討論的方式,加深與加快對於有興趣領域的知識。除了以讀書會的方式合作外,老師也建議同學們可以以一天為單位,條列自己所做的事情,確認自己是否有妥善利用時間並進行重新規劃,這種方式也仰賴著同學互相督促,一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