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期-2022.10出刊-張家銘

系友專欄——

 

【採訪及撰文/鍾亞倫、楊善雅、景璞】

這次邀請到張家銘學長來分享他在資工路上的經歷。家銘學長是資工00級畢業的前輩,談起求學經歷,學長說,他那個年代有推薦甄試,所以就不是用聯考方式進來。那時候分數能上電機或是資工,沒選電機是因為電機做的比較偏硬體,自己喜歡數學,就覺得資工的軟體方面是可以嘗試的方向。

進入清大資工就讀之後,學長也覺得環境蠻符合自己當初想像,唸起來還算愉快。大學環境多樣,學長鼓勵同學們可以多方參與。例如,學長說他當時就有參與羽球校隊,除此之外也有參加史地采風社。當時有很多行腳台灣的活動,會看一些古蹟、歷史文物等,是可以增廣見聞的社團,可惜在學長畢業兩三年後就倒社了。

在活動之外,學長也對系上專業知識的培養給予肯定,簡而言之,系上的訓練絕對是扎實的。學長笑著回憶,以前期末時都會在系館熬夜兩三天趕大型期末專案。除了實作課程外,有些理論課,學長至今也是記憶猶新。像是炳豐老師的演算法,或是劉炯朗老師開的離散數學,課都上得很好,讓人聽課時真有如沐春之感。學長也說,雖然在修課過後一陣子,就不一定有辦法一直記得所有內容,但至少會有辦法知道怎麼去找到答案。所以只要好好修課,獲得的知識架構還是會在,這些訓練過程都是必須的。

至於專題方面,學長當初的選擇是跟著唐傳義老師。唐老師的實驗室有跟生物領域合作,就是做生物資訊,後來碩班也是繼續跟著唐老師。學長說,當初的生物資訊內容是比較偏向演算法,像是把一些問題model成字串比對,是近幾年才比較多用機器學習的方式在解決。就這樣,學長在過程中也發現自己是對研究有興趣的,所以畢業後選擇去中研院資訊所,接著就出國唸書,之後才回來找教職。

其實在碩班甄試上後,學長也有去園區實習半年,過著早上有晨報,晚上再與夥伴討論後才下班的生活。但做半年下來就覺得這樣似乎比較沒有新意,想一想認為做研究好像也不錯,雖然薪資不比業界,但能有相對自由的生活,也比較能有些突破或發想。而談起做研究,一定會提的就是PHD的那段時光。學長的博士是在西班牙念的,對學長來說,這是一個蠻特別的階段。在博士期間,老闆基本上都會有funding給你,就可以利用這時候去享受生活,努力寫論文的同時也到處走走,外頭很多東西都十分新鮮。

而我們也向學長詢問,如果有意願攻讀博士的話,可能有哪些事是需要注意的?學長說,做學術研究大部分時間就是寫論文,所以如果有辦法在年輕的時候找一些寫作課修習的話,會有幫助。另外就是要找個性與你相和的老師,處得來是最重要的,而你本身個性主不主動,也會關乎到你要找怎麼個性的老師。

最後,學長也有些小建議提供給現在的學弟妹。學長說,在能力的培養上,除了找問題的能力要好之外,講故事的能力也要好。在做一個題目時,我們永遠要試著去想為什麼要做這問題?是因為什麼觀察,所以才要用我提出的這方法?又或者,我要怎麼說服別人我在解決的問題是重要的?這些問句串起來,就是講好一個故事的邏輯。有一個好故事,才能將努力多年的研究,最大化的呈現給他人接收。
張家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