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第三十七期-2025.02出刊-張宏義

探索學術與實務的交匯點——專訪張宏義教授

張宏義教授不僅在業界有豐富的經驗,亦在學界推動人工智慧(AI)、醫療物聯網和醫療影像分析的研究;從業界到學界,學長的轉變與選擇除了是個人成長的歷程,也為後輩提供了寶貴的啟發。本篇文章將帶大家了解學長的職涯歷程,以及他對未來科技與教育的見解。

學長近期剛卸任嘉義大學系主任,回首往昔,學長先在業界磨練多年後才踏入學界,與許多學者一直待在學術界不同。他曾任職於巨匠電腦與恆逸教育訓練中心,教授專業證照考試與技術培訓,更有微軟與甲骨文公司頒發的國際證照。在業界累積十一年半的教學與實戰經驗後,他決定回歸學術,並於2010年取得博士學位。

談及學習歷程,學長回憶,當初在選擇攻讀博士時,他同時考上台灣幾所頂尖學府,最終受到本校黃能富教授所開設的作業系統、網路相關課程所吸引,選擇了清華大學。在清大時,他對幾門課程印象特別深刻,如王炳豐教授的演算法課程,讓他建立了紮實的演算法思維;唐傳義教授的演算法課程與金仲達教授的計算機組織課程,亦對日後的研究方向與實務應用產生重要影響。博士班畢業後,面對競爭激烈的學術界,學長從一百三十多位博士中脫穎而出,取得嘉義大學的教職。歷經六年升為教授,並在成為教授三年半後接任系主任,持續推動學術與教育發展。

教育與研究的雙重挑戰

學長長期致力於教學,於2016年開發全台灣首創的「魔法程式設計創意課程」;此課程利用遊戲方式教授程式設計,同學們可以利用程式編輯遊戲中的人物使用到的魔法,逐步闖關;有趣的教學模式吸引幾千人來修課,更獲得大中華區銀獎。此外,學長於2018年開始,在財經系開授Python相關課程,整合資工與財經系的專業,利用Python做交易,也於2020年奪得程式交易的冠軍。

學長的研究涵蓋醫療物聯網和AI多個領域的應用,如網路安全、金融科技、智慧農業和智慧醫療。利用物聯網技術,與長照中心合作,開發體溫監測與尿濕感測技術,以提升長者照護品質,減少不必要的更換與照護負擔;結合跌倒偵測系統,確保長者的安全;開發陪伴機器人,與長者聊天、討論電視劇情。在智慧農業方面,利用AI偵測鳳梨田中的病株,針對不良植株施加營養液。在智慧醫療方面,利用AI輔助大腸鏡檢查,提升大腸息肉的偵測效率;為了提升準確率,學長探索超解析技術(Super Resolution),希望透過模擬放大提升影像解析度;此外,也致力於聯邦學習的應用,聯合多家醫院進行數據訓練,以克服單一醫院資料不足的問題。

從業界到學界的選擇

學長的教學生涯始於忠信高中,在那段時間,他深刻體會到教學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要引導學生培養學習興趣與自主學習的能力。為進一步提升教學影響力,學長進入教育訓練中心擔任講師;在這裡,學長發現學生的目的非常明確、很有動力、問問題也頗有深度;這些學生多已在職場工作,去上課是為了獲得工作技能,即便課堂上有人打瞌睡,課後仍會主動請教問題,與高中課堂氛圍截然不同。

在業界累積多年的經驗後,學長決定回歸學術界,考取博士班、申請教職。學長認為,儘管學界的薪資相對於業界較少,學術界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可以專注於感興趣的研究。學術研究與計畫帶來的挑戰與成就感,使這份選擇更加值得;透過產學合作計畫、指導學生研究、進行長期技術開發,學長找到能夠兼顧學術與應用的方法。

給學弟妹的建議

對於學弟妹的學習與職涯發展,學長認為,自學能力與學習熱誠至關重要。學長強調,不要害怕AI取代人類,而應該學會駕馭AI,具備質疑與修正AI的能力。現在的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學弟妹應培養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僅僅是學習技術本身,關鍵在於如何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找到具有亮點的研究題目,並且善用AI工具來輔助創新。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