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第十九期-2025.01出刊-師長動態-洪仕軒教授

 

洪仕軒老師——從樂高愛好到視覺科學,踏上研究與教學之路

 

求學經歷:從興趣轉變成熱情,圖學之美

洪老師於台灣科技大學就讀學士和碩士學位,碩士期間主要研究如何以文字藝術美化 QR Code。在攻讀碩士學位的過程中,洪老師也逐漸體會到了研究過程中從無到有自己進行規劃的有趣之處,最終前往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攻讀博士。在博士階段,洪老師主要專注於科學數據的視覺化研究,例如分析壓力等物理數據,並透過數學建模將其轉化為直觀的圖形或曲面。這段經歷讓老師更加熱愛視覺化領域,因為它能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轉化為具象且美觀的成果,並與其從小對電影動畫渲染和 3D 世界的興趣不謀而合。

 

薪火相傳:經驗的傳承,不變的精神

除了對於專業領域的興趣,洪老師當初決定教職的因素也有一部分源於碩班時的指導教授,姚智原老師和朱宏國老師。兩位老師在學界與業界之間的橋接體現出,研究並不僅止於理論,還可以與產業結合,創造實用價值。這也進一步支持著洪老師選擇出國進一步深造,並在博士期間開始規劃未來的教職生涯。

 

出國深造:不同文化間的差異,拓展國際觀

美國的研究風氣較自由,許多教授採放任式管理,學生需主動探索與解決問題;而台灣的指導方式較多是有結構性的,像姚老師會提供更多的進度引導。這兩種風格各有利弊,放任式能激發創造力,但也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自主性;而結構化的訓練則能提供清晰的方向,適合初學者或需要更多支持的學生。

加入清華:學生的求知慾望,令人驚艷

洪老師也表示,清大的學生在理論學習上展現出強烈的探索精神,願意與老師進行深入的學術討論,這點讓他非常欣賞。清大的學生也傾向於在數學或理論領域中挖掘問題並提出解法。但在實驗設計與假設驗證方面,還有成長的空間。他也希望能幫助學生提升溝通與表達能力,因為無論是學術簡報還是業界報告,清晰的表達都是成功的關鍵。

 

未來展望

目前洪老師開設了離散數學課程,未來會教授與幾何建模(Geometric Modeling)相關的課程。目前洪老師創立了視覺化暨建模實驗室(Visualization and Modeling Lab),也和胡敏君老師和朱宏國老師共同營運研究團隊,並與姚老師保持合作,希望將台灣與國際的研究優勢結合,持續在電腦視覺與圖學領域有所突破,並推動研究成果的實際應用。

 

瀏覽數: